歷時三年,台中大甲鎮瀾宮重修完工,同時舉辦睽違36年來的「七朝清醮」活動,重現難得的宗教文化特色。
這場「七朝清醮」活動為期一個月,是大甲鎮瀾宮自民國77年以來,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建醮活動。
這場清醮活動設立有七個壇,分別座落於大甲、大安、外埔、后里等地區,分設有玉皇壇、媽祖壇、觀音壇、北極壇、神農壇、三官壇、天師壇等7個醮壇,每座醮壇各有其神聖象徵與祈福意義。
大甲媽的信仰圈裡包含了五十三庄,過去以來五十三庄就是目前所謂的大甲區、大安區、外埔區、后里區,因此建醮擴至五十三庄一起共襄盛舉,依照不同的地方特性設立醮壇。
神農壇
媽祖壇
北極壇
三官壇
天師壇
觀音壇
玉皇壇(總壇)
而大甲鎮瀾宮總壇也迎接來自全國各地宮廟、寺、壇、府、家等神明共襄盛舉,萬神齊聚在鎮瀾宮,一起參與監醮活動。
這場盛事,也帶來熱鬧盛況,各界熱情參與,從12月1日恭送王船,建醮科儀從12月7日開始陸續7天,也邀請全國媽祖信眾一起茹素齋戒,祈佑媽祖保佑,祈福平安,藉由這場盛典消災解厄、福佑眾生,祈願蒼生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