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旅遊景點推薦

  • 章太炎故居
    章太炎故居
    此建築為日本時代中國國學大師章太炎旅台時的居所,章太炎於1898(明治31)年旅台,期間約半年,當時為「台灣日日新報」撰稿。章太炎在台灣的經驗,反映東亞傳統漢文化的交流,以及台灣在東亞文明所代表的角色,其故居具有紀念意義。
    點閱:
    1416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老松國小
    老松國小
    老松國民小學位於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六十四號,其前身為艋舺公學校,創立於西元一八九六年,為日據初期台灣最早的一批小學。
    點閱:
    1487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革命實踐研究院司令臺
    革命實踐研究院司令臺
    點閱:
    1402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聖家堂
    聖家堂
    新生南路素有「天堂之路」的稱號,因為許多宗教的聖堂、寺廟、佛堂及禮拜所都聚集在此,從南到北計有懷恩堂、真理堂、清真寺、聖家堂、臺北教會、衛理堂等,不同宗教都在同一條新生南路上,而不同的宗教有其不同的特色,值得人們前去拜訪。 聖家堂位於大安森林公園對面,鳥瞰呈十字架型,夜晚在燈光的照射下,發出淡淡的白
    點閱:
    1380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臺北市福景宮
    臺北市福景宮
    為日治初期在原瑠公圳灌溉範圍旁所建的土地公廟,信奉信農業信仰,並隨著社會發展為財神信仰,具有本地區開拓歷史與民俗信仰變遷之見證價值。
    點閱:
    1416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芝山岩遺址
    芝山岩遺址
    芝山岩在遠古時期是臺北盆地湖泊中之一小島,據考古研究顯示,它主要保存著兩層史前文化,即芝山岩文化與圓山文化,也許有更早的大坌坑文化,年代大約在四千年至五千年以上。由民國七十八年至八十一年間,幾次探測的結果可知,圓山文化遺址的分佈範圍較廣,在芝山岩山頂、山坡及至誠路及雨聲路環山道路兩側均可見之。而芝山
    點閱:
    1365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保安街84號順天外科醫院
    保安街84號順天外科醫院
    1、日治時期:本建物登記於大正10年,當時地址為『太平町四丁目八六番號』,其所有權人為張連女士,由台北市工商名人錄登記及訪談調查資料,可知昭和六年~十年保安街84號一樓出租作為飲食店,承租者應為日本人「古川榮次郎」。昭和十五年時出租給梁術正經營雜貨商店,商號為「松田商店」。2、光復以後:謝氏兄弟於民
    點閱:
    1377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興旺公園
    興旺公園
    公園名稱興旺公園成立於民國76年,改造於民國91年。為文山區的鄰里公園,鄰近捷運辛亥站。公園面積2847平方公尺,位於福興路82巷內。興旺公園為高低差異變化較大之鄰里公園,以灌木及仿松竹欄杆圍塑公園綠帶,巧妙區隔草坡與道路,緩坡起伏的步道,順坡而上圍寬闊的廣場與兒童遊戲區層次分明,吸引行人停留。興旺
    點閱:
    1594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
    大稻埕圓環防空蓄水池
    「幸福之泉」原為日據時代建造之防空蓄水池,於2002年建成圓環改建挖掘地基時發現,由專家勘驗後訂為「直轄市定古蹟」。為保持古蹟原貌,又能與新改建後的圓環景觀相契合,台北圓環新經營團隊邀請花博首獎設計師藍米克,以完全不接觸、不破壞古蹟的特殊工法,運用台灣原生蝴蝶蘭、沙欏(筆筒樹)、鳥巢蕨、菇婆芋等原生
    點閱:
    1501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科幻巨石陣 Stonehenge
    科幻巨石陣 Stonehenge
    巨石陣的巨大石塊,能精準地反射巨石陣內部的回音,並將其集中於巨石陣中心,形成音箱效應。此作品的概念藉巨石陣這個地球上的科學文明奇蹟,發展出現代感的流線造型。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點閱:
    15152
    收藏:
    分享:
    2017-03-29
    2016-06-12
  • 五指山系-白鷺鷥山、康樂山、明舉山親山步道
    五指山系-白鷺鷥山、康樂山、明舉山親山步道
    白鷺鷥山、康樂山、明舉山這三座山在大湖公園與老樹的簇擁下,形成三段串連的親山步道,也是內湖區居民經常運動、健身、聚會的地方。白鷺鷥山親山步道白鷺鷥山親山步道為內湖大湖公園旁,這條步道因左彎右拐、蜿蜒繞行而上,因此又叫五十彎步道,通常走至半途就已分不清東西南北方向了,所以指北針在這時是相當好用的。白鷺
    點閱:
    1243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迎風河濱公園
    迎風河濱公園
    迎風河濱公園位於基隆河大直橋至中山高速公路之間,於民國91年整建完成,佔地67公頃,公園內設有溜冰場、壘球場、足球場、棒球場、木球場、迷你高爾夫練習場等,辦過多場國際運動賽事,是一設備齊全的運動公園。迎風河濱公園最大的特色園內的「狗運動公園」,位公園的金泰段,是全臺首座「免繫犬鏈」的狗運動公園,佔地
    點閱:
    1400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
    實踐大學的建築風格以簡潔俐落的清水模工法聞名,為近代崛起的建築與營建工法,主要是結構體灌漿拆下模板後,所有建築物均不使用粉刷或貼磁磚石材,採用清水混擬土、洗石子、鋼骨、玻璃、金屬等材料構成校園內建物和諧之基調,散發出自身原始質感,目前共計有東閔紀念大樓(設計學院)、新圖書館大樓,以及新體育館大樓為主
    點閱:
    1386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明石元二郎鳥居及鎌田正威鳥居
    明石元二郎鳥居及鎌田正威鳥居
    大、小鳥居為「神明鳥居之形式」,日治時期原有鳥居三座,90年代僅有二座,大鳥居為第七任總督明石元二郎墳墓所屬,建於1919年。小鳥居經考證應為秘書官鎌田正威墳墓所屬,建於1935年(昭和10年)。明石元二郎在台灣總督任內時間雖不長,頗有政績。明石元二郎亦是唯一葬於台灣之日本總督,深具歷史意義。
    點閱:
    1386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台北故事館
    台北故事館
      日治時期,台北大稻埕茶商,經營永裕號的陳朝駿,於1913年在台北市基隆河畔圓山地區,起建一棟英國都鐸式風格的洋樓,1914年完工,以作為他招待台灣士紳、政要以及各國茶商的聚會場所,也作為家庭成員休憩、度假及聚會所在地。陳朝駿曾任同業組合台北茶商公會會長,為當時正蓬勃的台灣茶產業重要人物之一。  
    點閱:
    1375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飛躍東區
    飛躍東區
    每次經過慶城街與敦化北路口槽化島時,人們都會看到一個醒目的裝置藝術,全身紅色的藝術主體,造型相當奇特,下面是粗粗的像是菜刀般的感覺,但是刀子是鈍鈍的,看起來還有設計握把。但是上面像是3個觸鬚,讓觀者左思右想,這應該是設計者的本意吧。 從另一個角度看,像是一個人,下面是他的腳,單腳站立著,但卻只有一隻
    點閱:
    1348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雙溪生活水岸
    雙溪生活水岸
    從陽明山國家公園發源的雙溪,流經東吳大學之後,轉往公路北側,河濱綠地公園也由此綿延展開,河濱自行車道順勢闢建於左右兩岸,成為臺北市河川單車路往中,最貼近住宅區也維護得極為完善的短小精緻路徑。景色優美的雙溪河畔,引領平日生活繁忙的都市人,找到一條解放疲憊身心的綠色隧道,由雙溪左岸在銜接百齡橋右岸自行車
    點閱:
    1380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迪化運動公園跨堤景觀平臺
    迪化運動公園跨堤景觀平臺
    迪化運動公園跨堤景觀平臺面積為2,796平方公尺,可容納3,000人,為臺北市第二座景觀平臺。景觀平臺延伸橫跨環河北路至堤外,提供絕佳視野,從平臺可盡覽淡水河風光,亦可欣賞大稻埕碼頭煙火秀,除此之外,景觀平臺內提供如親子活動景觀戲水設施、活動舞台區等。跨堤景觀平臺上地坪巧妙設置了臺北先期的三市街「大
    點閱:
    1504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中山橋
    中山橋
    橋墩採一大二小、三孔拱形設計,橋上的欄杆原係用日本德川產的花崗石砌成,兩側四盞青銅質橋燈,係為典雅優美之橋樑。惟因本橋涉及造成水患因素,故以尊重文化資產角度,及兼顧人民性命財產安全的態度,作為本案處理方式。因此本橋以遷建方式保存,並於九十二年四月三十日完成拆卸,拆卸下來的構件共計435單元。
    點閱:
    1287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小南門
    小南門
    臺北城是清朝最後所建城池之一。當年的城牆如今皆已傾圮,只留下幾座城門遺跡,成為歷史的見證。臺北城的城牆寬4公尺、高5公尺,圍繞約4公里,是座非常堅固的城池。 一般的中國城牆都有4個門,可是臺北城有5個門,據說是當時的板橋富商林本源家族為了方便出入,特別捐贈所建造的。雖然這樣的傳說尚未受到證實,但小南
    點閱:
    1345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青田街9巷6號
    青田街9巷6號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及臺北高商(臺灣大學法學院前身)佐藤佐教授等發起由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
    點閱:
    1348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捷運北門站
    捷運北門站
    捷運北門站為捷運松山線,位於塔城街,為一地下4層車站,長約171公尺、寬約32公尺,開挖深度約32公尺,設有3個出入口、2座通風井及2座無障礙電梯。捷運松山線於設計時已將廣義的公共藝術,經由建築及景觀設計,植入代表地區文化及環境特色的藝術理念,透過色系、主題及副主題,創造出各種不同的風貌,呈現在大眾
    點閱:
    1321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十四份圳舊水閘門
    十四份圳舊水閘門
    「大湖公園」舊稱「十四份陂」,為內湖墾戶林秀俊家族所築,自清代至日據時期,作為內湖地區灌溉用水之用。日明治40年(西元1907年)7月,核定為公共埤圳,並修建水閘門等附屬設施。現存之水閘門可作為內湖地區開拓史、水利史與農業發展史的重要見證,具保存價值。
    點閱:
    1310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青田街8巷10號
    青田街8巷10號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建築形式完整。
    點閱:
    1325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凱達格蘭文化館
    凱達格蘭文化館
    凱達格蘭文化館記錄了平埔族相關的歷史脈絡,以及原住民族當代藝術及文物,除了溫泉外,北投另有一番原民風情。「北投」此一地名是由凱達格蘭族語音譯而來的,語義是「女巫」的意思,四百多年前曾是凱達格蘭族人的生活源居地。為了保存、發揚原住民族文化藝術,於2002年11月新建落成的臺北市政府原住民族事務委員會凱
    點閱:
    1309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台北國際藝術村
    台北國際藝術村
    位於北平東路七號上的台北國際藝術村身處政府機關建築群中,過往行人常與之擦身而不覺藝術近在咫尺。這棟四層樓高的建築曾是臺北市政府養護工程處辦公大樓,也短暫協助台北捷運公司籌措發展營運大計。2001年10月台北市政府文化局以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概念重新規劃,融入台北獨特而具有活力的特色,賦予新使命與面貌
    點閱:
    1399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