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旅遊景點推薦

  • 大直植福宮
    大直植福宮
    大直植福宮乃大直地區居民之生活精神信仰中心(含中山區、內湖區、士林區),也是國際觀光團寺廟建築暨文化觀光旅遊勝地之一。大直植福宮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歷史,供奉道教神『福德正神』為主神,遵照道廟體制和精神,安祀配神,以宏揚道教教義、樹立民間正信、導正人心向善、淨化社會暨發揚民俗固有文化道德及辦理社會慈善公
    點閱:
    1645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張協成石廠
    張協成石廠
    曾為傑出匠師張木成之店宅,張氏為北臺灣諸多著名廟宇之石雕師傅,其作品工藝成就精湛且具藝術價值,並對後世打石業傳承及發展深具影響力。
    點閱:
    1476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海關博物館
    海關博物館
    清朝於廣州、福州、寧波、上海開放貿易通商口,是我國設海關之始,對步入現代化極具貢獻。館內1樓為通關作業區、查緝走私區及海務燈塔區,海務燈塔區可以看到臺灣各地的燈塔模型,由海關經管燈塔的國家,全世界找不到第2個。查緝走私區展示海關在各時期查緝到的非法品。通關作業區展示各期通關時所使用的文物。 2樓為海
    點閱:
    1470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臺北服飾文化館
    臺北服飾文化館
    「臺北服飾文化館」隸屬於台北市政府文化局,於民國96年2月開館,其三層樓建築物的前身,係為舊的萬華區公所,民國60年代「艋舺」因為鄰近大稻埕碼頭與萬華火車站,一直是北台灣服是批發業的商業重鎮,而成為台灣第一個成衣批發銷售商。隨著台北都會與商業區的東移,萬華傳統社區缺乏改造以吸引人潮,以致該地區逐漸的
    點閱:
    1594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三腳渡擺渡口
    三腳渡擺渡口
    三腳渡所在,土名後港墘。後港墘在連結社子、劍潭、大龍峒(大浪泵),隨著土地的墾殖,村庄的形成,街庄的依賴漸形重要。三腳渡除了連結街庄,具有交通的功能外,也是附近居民維生船隻聚集的港灣,除了在陸上從事農作,河邊養鴨,河裡耙蜆仔、捕魚,也是他們重要的謀生方式。後因河川整治,碼頭功能慢慢萎縮消失,而三腳渡
    點閱:
    1383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延平南路45號
    延平南路45號
    1.建築物外牆面以斬石子方式處理,為日據時期少見之工法,室內天花裝修之灰泥線腳,頗具巧思,整體而言,建築物保有原有構造,而其造型、建材、工法均具保存價值。2.內部空間完整且位於街角巷口,區位明顯。
    點閱:
    1411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艋舺清水巖祖師廟
    艋舺清水巖俗稱祖師廟,始建於清乾隆五十二年〈西元一七八七年〉,奉祀清水祖師陳昭應,為福建安溪移民,自原籍湖內鄉清水本巖分靈而來。嘉慶二十二年〈西元一八一七年〉重修,咸豐三年〈西元一八五三年〉「頂下郊拼」時毀於戰火,至同治六年〈西元一八六七年〉又重建。其後屢經翻修,迄今大體能保持重建原貌。祖師廟原來格
    點閱:
    1566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臺北水道水源地
    臺北水道水源地
    修正為「台北水道水源地」的古蹟,其範圍除了原有唧筒室外,增列指定觀音山蓄水池、量水室、渾水抽水站等三處建築為古蹟本體。西元1885年(民前二十七年), 清代首任巡撫劉銘傳,力行新政且重視飲水衛生,於臺北北門街 ( 今衡陽路)、石坊街( 今博愛路 )、西門街等處,開鑿深井供水,此為臺北公共給水之開始。
    點閱:
    1351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
    三井物產株式會社舊廈
    三井株式會社為日據時期日人在臺灣的最大財團,其經濟活動與殖民政策不可分,經濟事業範圍甚廣,其中物產會社影響力較大,除臺北總部外,臺南及高雄亦設支店,經營銀行及保險事業。其總部早在日據初年即設於館前路,當時附近金融及保險會社雲集。 原始建築約建於一九二0年,樓高三層,轉角有尖塔,屬於文藝復興建築之樣式
    點閱:
    1289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敘舊布袋戲園
    敘舊布袋戲園
    「敘舊」創立於1992,為臺灣第一個布袋戲主題懷舊餐廳,也是知名推展臺灣傳藝場所,藉由臺灣道地小吃,讓海內外民眾可以近距離玩賞臺灣人最熟悉,於2006年由行政院選為「臺灣意象」代表的布袋戲。 招牌餐飲有各式熱炒、燒烤、茶酒,客家小炒、京都排骨、招牌豆腐、鹽酥龍珠、烤去骨雞腿、鳳梨蝦球加上臺灣啤酒等。
    點閱:
    1489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和平青草園
    和平青草園
    「402號公園」座落於艋舺大道與西園路交叉口,面積4,693平方公尺,略呈現三角形。本公園基地原為仁濟療養院、民宅等建物,週邊的實質環境窳陋,不但居住品質不佳,且影響都市景觀,故市府推動萬華都市更新辦理公園闢建,除保留現有生長良好之喬木等植栽外,以簡易綠美化方式,改善周邊環境,提供草坪綠地供民眾使用
    點閱:
    1815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華中河濱公園
    華中河濱公園
    位於華中河濱公園內華中橋旁,於98年7月啟用,占地12公頃,帳篷露營區可容納800人,是全台最大型的河濱露營場。鄰近大型停車場交通便利,設置有汽車露營,並附水電供應,男女淋浴間、男女廁完備,其中更設置露營車專用汙水排放孔,為全國首例。露營場面對新店溪,環繞著河濱自行車道,周邊有自行車租借站、五人制足
    點閱:
    1697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原樟腦精製工場
    原樟腦精製工場
    1.樟腦與茶葉為臺北市清朝、日據初期兩大重要輸出產品建物為樟腦產業發展的見證,具歷史建物文化價值。2.煙道為樟腦工廠最重要的建築特徵反映整個樟腦工廠的運作設備之一,為過去工業化生產系統的一部份,為了解1920年代製腦過程相當重要的線索,具有保存價值。
    點閱:
    1397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遼寧公園
    遼寧公園
    遼寧公園四周為筆直高大的蒲葵,為公園增添些許南洋的風情;其內以花台來做地形變化,柔緩的小丘斜坡增添空間垂直韻律感。公園內設置兒童遊戲區,設有遊具、搖搖樂,提供幼童遊戲、四肢活動之遊戲場。園內主要植栽以歷史悠久生長茂密的榕樹為主,提供遮蔭之功能;另外觀葉之紫薇也圍繞園區,葉色之變化與樹皮之光澤,為公園
    點閱:
    1511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泰興漆行
    泰興漆行
    本案建築物第一、二進於日據時期明治40年(1907)3月25日辦理第一次保存登記,此建物正面為傳統閩南式建築,而這類建築通常出現在清末以前,故興建日期應早於1907;第三進(安西街70號)建築風格屬於前衛的現代式,日治後期(1926年)之後普遍使用鋼筋混凝土結構,高度多增至三層,建築式樣受現代主義影
    點閱:
    1354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大稻埕係台北都市發展的起源地之一,與艋舺、台北城歷史上合稱「台北三市街」,大稻埕因緊臨淡水河,是盛極一時的繁華港埠。其中,貴德街日治時期稱為「港町」,為大稻埕地區重要街道之一,是當時大稻埕最主要的茶業製造加工中心。兩連棟建築物為2層樓建築,屬簡約磚造街屋,2樓部份開高窗,外牆清水磚大致完好,仍保留原
    點閱:
    1429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士林潘宅
    士林潘宅
    潘氏家族渡臺始祖潘滿興,於清乾隆初業攜眷入墾桃園八塊厝,並逐漸發展為北台灣的重要家族,潘家遷台第四代潘永清、潘盛清在當時地區拓墾、興辦教育、參與政治上均舉足輕重。清咸豐九年(一八五九)十月末漳泉械鬥結束後,潘永清(曾規劃士林新街及慈諴宮)被推舉為芝蘭街(今之士林舊街)復興重建董事;士林潘宅即為其於清
    點閱:
    1575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臺糖台北倉庫
    臺糖台北倉庫
    大理街一帶舊稱下崁庄,清代楊埤於此設置糖部,以牛隻拖動石造磨礅壓榨甘蔗,煮汁為糖。一九○九年日人木下新三郎等集資在艋舺下崁庄興建新式製糖工廠,名為「臺北製糖株式會社」,兩年後開工生產,一九一五年為「臺灣製糖株式會社」兼併成為「臺北工場」,又稱之「台北糖廠」,為桃園以北唯一的糖廠。糖廠極盛時期,甘蔗原
    點閱:
    2042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臺北機廠
    臺北機廠
    臺灣的鐵路建設始於清末劉銘傳治台時期,至日據初年繼續延長縱貫線至高雄與屏東,完成西部鐵路網。臺北機廠由臺北總督府鐵道部速水和彥技師負責設計,工程造價為475萬日圓,前後費時四年,於1935年10月30日完工落成,當年號稱是東洋最大的鐵路工場遷建計畫。基地略呈梯形,面積約16.86公頃,現存北廠的各項
    點閱:
    1517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青田街9巷8號
    青田街9巷8號
    本區日式住宅約建於1930年代,由臺北帝國大學(臺灣大學前身)教授及臺北高商(臺灣大學法學院前身)佐藤佐教授等發起由學人教授自資興建供為住家使用之建築。
    點閱:
    1448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艋舺清水巖
    艋舺清水巖
    清水巖位於康定路與長沙路街交叉口,主祀「清水祖師」,故有人稱為清水巖或清水岩,也有人稱它為祖師廟。清水祖師,臺灣民間習慣稱祂祖師公、烏(黑)面祖師、蓬萊祖師、落鼻祖師等等稱呼不一。清水祖師為北宋人,生於福建省,俗家名傳說不一,有陳昭、陳應、陳昭應。自幼習佛悟道,曾在蓬萊山的山巖構築一間小精舍修行,由
    點閱:
    1473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臺北撫臺街洋樓
    臺北撫臺街洋樓
    撫臺街洋樓的建築深受歐陸古典風格影響,最大特色為立面有陡斜屋頂、斜屋頂上的老虎窗、石造拱廊柱等。仔細再深究建築,外牆採用的是石木混合構造,內牆則飾以石灰粉刷,一樓為唭哩岸石條疊砌築造,形成古典式四柱三間石造拱廊騎樓,拱圈與拱圈交接為觀音山石承接石柱構造。騎樓天花保有木材拼組而成菱形幾何圖案的天花板。
    點閱:
    1473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驚嘆.偶戲
    驚嘆.偶戲
    「驚嘆偶戲」作品以三個生動臉孔所構成,分別為「驚嘆心」、「驚嘆笑」、「驚嘆號」,眉間利用槓桿平衡原理固定,當風起時、眉部造形會在一定角度間輕微搖擺增加表情變化。作品以偶戲館外牆為主要基地,配合建築物的特徵,將牆面變為藝術品呈現的方式,把整個偶戲館轉換成一個藝術品。
    點閱:
    1558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行天宮北投分宮-忠義廟
    行天宮北投分宮-忠義廟
    行天宮北投分宮,俗稱「忠義廟」,主祀 關聖帝君,位於台灣台北市北投區中央北路4段18巷50號,係台北市民權東路上香火鼎盛行天宮的分宮,但建廟歷史卻比台北本宮更早,原台鐵「忠義站」及現在捷運「忠義站」之站名,即因位置鄰近「忠義廟」而得名。 「關帝廟行天宮」,此為昔日信眾所熟知的「九台街恩主公廟」,原
    點閱:
    1549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臺北機廠-柴電工場
    臺北機廠-柴電工場
    臺北機廠配合動力柴油化的技術發展,因原有工場不敷使用,於1959年建立柴油電力機車維修中心。柴電工場屬於二次大戰後所建之大跨距RC構造建物,兩側開窗及太子樓等建築設計元素,具有鮮明的入口意象。
    點閱:
    1538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琉園水晶博物館
    琉園水晶博物館
    琉園水晶博物館為臺灣第一座水晶玻璃博物館,館內1樓為吹製工作室、玻璃教室、琉園經典區。館內2樓為中西玻璃藝術史、玻璃技法展示區、脫蠟鑄造展示區、國際玻璃藝術典藏展。 在這裡,除了可以了解中西玻璃藝術史、清楚玻璃製作技法、看到當代國際玻璃藝術大師的作品,還可以親身經歷玻璃製程,有現場的玻璃吹製示範,還
    點閱:
    1524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