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旅遊景點推薦

  • 清金門鎮總兵署
    清金門鎮總兵署
    一、歷史沿革「清金門鎮總兵署」之原是明萬曆辛丑年(西元1601年)進士許獬讀書的地方,名為「叢青軒」.許獬,字子遜,號鐘斗,金門金城鎮后湖人,廿八歲中舉,三十二歲會試第一,殿試再舉二甲一名。清康熙十九年(西元1680年)設金門鎮總兵署,首任總兵陳龍,考量金門城經歷明末多次兵禍,原有的千戶所城已不能使
    點閱:
    1397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禹帝廟
    禹帝廟
    「大禹治水」是中國上古時代一段家喻戶曉的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其治水的功績深受民間崇敬與愛戴,被後世奉為水仙崇拜。後浦南門禹帝廟的建廟過程,源自一段「海上漁舟黑夜迷航,獲得禹帝顯聖救助,睹神光而得香木、雕神像以奉祀」的傳說。該廟始建於清道光年間,規模小且簡陋,民國六十五年擴建後,旋於民國九十年
    點閱:
    1205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甲政第
    甲政第
    此建築物位於金門縣珠山聚落之中,珠山又名山仔兜,以大宗祠為界,分為「大社」和「小社」。為第十八世薛允二的三子薛紹德所興建,此宅建於家廟右前方,里人稱下山落,結構宏大,佔地數畝,介於大、小社間,建後環境美化,將大門口埕上,鋪設粗磚(約四吋比六吋磚塊),並將大潭築成橢形堤岸,使大潭為圓鏡,並開圳溝通往「
    點閱:
    1229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仙姑廟
    仙姑廟
    仙姑廟位在伍德宮左側,本廟乃是私人所建,緣於建廟主人之子服務軍旅時,於民國五十年代駐守烈嶼(小金門)青岐附近,該地有烈女廟一座,係民國四十五年所建,是奉祀烈女王仙姑之廟宇,由於種種因緣,乃於民國六十年,自青岐仙姑廟分靈來此建廟。主祀王仙姑,陪祀劉仙姑與楊仙姑。
    點閱:
    1277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孚濟廟
    孚濟廟
    主祀神佛: 恩主公夏興原名下坑,與陳坑之始遷祖係兄弟,於宋代自晉江陳卿遷入浯洲定居,新居地取名陳卿,兄弟分居為鄰,為資分別,乃以陳卿分為頂坑和下坑。現在的孚濟廟原本主奉廣澤尊王,廟名不詳,而舊的孚濟廟址在現址南側百公尺處,相傳是金門南海岸四個風水靈穴之一的獅穴,民國三十八年以後,舊廟被軍方拆除,村民
    點閱:
    1276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忠義廟
    忠義廟
    主祀神佛: 關聖帝君關聖帝君是我國歷史上記載的真實人物,亦即三國時代的猛將關羽,由於他高尚的五常品格--仁、義、禮、智、信,和忠義之氣,被士民敬為神。  關聖帝君生前的事蹟忠貫日月,義炳千秋,原為中國人所景仰,明清以降,儒佛道三教,更與帝君攀上關係;儒教尊之為「文衡」,佛教中尊關聖帝君為「蓋天佛陀」
    點閱:
    1280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山外風獅爺
    山外風獅爺
    山外另一尊風獅爺(雌),便安鎮於山外村西側往太武山方向的小路旁。民國三十八年以前,山外村原有一尊風獅爺,安置於村莊內,而新的雌風獅的位置稍微向村外略移。山外—最晚在明初即已得名,位於太武山之南,古時北面尚有徑林、北青村落,由於腹地不大,不易發展,此兩村落已於清及民初消失,而山外村位其周邊,古有「金門
    點閱:
    1472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鄧長壽洋樓
    鄧長壽洋樓
    建於1921年,為新加坡華僑鄧長壽興建,戰地政務時期曾為浯江招待所,現為福建省政府管理使用。
    點閱:
    1253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武廟
    武廟
    武廟又稱為內武廟,係原有的關帝廟,民國成立以後,本廟也依全國各地許多地方武廟之例,增設岳武穆神位共奉。民國十五年間,全國各地掀起破除迷信之風,廟內神像一度被毀。民國三十八年國軍進駐金門以後,本廟曾作過軍政府及戰地政務委員會的物資供應處及稅捐處的辦公場所,後於民國七十三年由廟方收回整修,七十六年加以重
    點閱:
    1372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北鎮廟
    北鎮廟
    玄天上帝民間俗稱為「上帝公」,又稱「北極玄天上帝」,或玄武大帝,中國自古即習以「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合稱為「四象」,又因我國位在北半球,習面南而居,故又習慣以左、右、前、後取代東西南北四方位。玄天上帝即北極星宿,所以一般寺廟都建廟於城鄉之北側。北鎮廟供奉的上帝公是後浦北門境的境主,民國七
    點閱:
    1403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代天府
    代天府
    主祀神佛: 溫朱池爺
    點閱:
    1354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陳詩吟洋樓
    陳詩吟洋樓
    與魁星樓比鄰而居的陳詩吟洋樓,為金沙高坑鄉僑陳詩吟所建,為後浦洋樓群的代表作。洋樓移植英國新文藝復興風格,樓高二層,格局狀闊華美,前樓有俗稱"出龜"的外廊,立面塑有雙龍、花草等圖案,簷下及柱頭布滿鷹、象、花草、吹鼓手等泥塑,華洋混合,充滿異國情調。可惜洋樓未完成,陳氏即因病逝世,其後人亦因戰事走避他
    點閱:
    1240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後浦基督會教堂牧師樓
    後浦基督會教堂牧師樓
    西元1922年,歐陽候牧師因舊教堂不敷使用,遂發動興建新教堂之舉,教堂為西元1924年創建當時購買清代舊縣丞署原址的部份土地,興建會所及附設培德小學及幼稚園,乃於1924年落成。1934年六月黃衛民牧師,至南洋勸募,鳩工備材,興建了牧師樓。清末五口通商後,西方傳教士來到廈門與金門,惟初期與舊俗未和,
    點閱:
    1229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宏德宮
    宏德宮
    宏德宮之廟址在民國五○年代之前原係一道大排水溝,源自四埔的水經此匯流入海,民國六○年代後期,鳳翔新村創建並日益擴大,居民大增,原建有一座「福德宮」,主奉福德正神。源於金門「有宮有祖厝才成鄉里」的傳統觀念,在諸姓雜居,不適建祖厝的情況下,廟宇之營建勢不可免,乃於民國八十六年擴建而成今貌,名為「宏德宮」
    點閱:
    1190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將軍廟
    將軍廟
    古寧頭附近地面上的「將軍廟」不少,較具代表性者有兩座,一在北山境外田園中,另外一座就是南山境外的這座將軍廟,本廟始建於民國四十五年,主奉愛國將軍,也算得上是一座紀念廟宇。本廟後方緊鄰仙姑廟,仙姑廟右側是伍德宮。三座宮廟建在一起,由這種情形可看出這個地點必是一個鍾靈毓秀之地。
    點閱:
    1185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威濟廟
    威濟廟
    威濟廟位在后盤山中間的環島北路旁,廟前有小溪流過,路面架橋而過,廟基低過橋面許多。紅牆綠瓦的威濟廟仍保持金門古式宮廟風格,以紅甓封外牆,上覆琉璃綠瓦。神龕內奉池王爺為境主,並主奉溫王爺、和王爺、三王爺、太子爺等眾神。
    點閱:
    1250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睢陽府
    睢陽府
    金門民間主祀厲王爺的廟宇不少,早期都俗稱為「厲王爺宮」,近代以來,奉祀的寺廟大部分以「睢陽著節」為廟額,蓋因其來自唐代安史之亂時,張巡與許遠死守睢陽城的典故。本廟位在五嶽廟後側,早期此地臨海,故俗稱水門宮,係清初總兵衙署遷治之時,厲王爺也隨城隍廟從金門城分靈後浦,擇地水門建廟之故。之後有奎閣、五嶽廟
    點閱:
    1271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奎閣
    奎閣
    建於清道光16年(1836年),為縣定古蹟,從浯江新莊對面窄巷進入就可找到,魁樓供奉北斗七星之首的魁星,魁星主文運,是古代文人敬奉的神祇之一,參加科舉的士子莫不虔心膜拜。奎閣是一座六角形的雙層閣樓,建築特色為檐柱迴廊、重檐攢尖,造形優美簡潔,有著泉州晉江派的傳統風格。
    點閱:
    1388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汶德宮
    汶德宮
    汶德宮位在后水頭右側村郊高處,居民習稱「頂宮」,主奉福德正神、觀音佛祖等。廟前路旁有一尊不到三十公分高的小風獅爺,模樣逗趣可愛。楹聯:大門聯:汶輝梅影地靈秀;德被榮泉豪氣鍾。窗側聯:汶泉進退天心定;德澤湧流靈氣鍾。
    點閱:
    1268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林斐章大宅
    林斐章大宅
    林斐章於道光16西元年1836獨立捐建奎閣者捐建奎閣之後,在道光年間在後浦(註1)北門興建大宅,此宅於1903 年重修,1949 年為國軍佔用。註1金城舊稱後浦或后浦,在老一輩裡,還是會用閩南語說我住後浦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加左護龍、右庭院,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抬樑式柱
    點閱:
    1205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護國寺
    護國寺
    簡介:今日的新市里,原本是一片沙地,民國三十八年以後金門大量駐軍。民國四十三年,在軍方主導下建成今日的新市街道,鼓勵百姓進住經商,由於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發生,許多原居於金門北海岸鄉村的百姓大量遷入,新市的市街才快速繁榮起來。「有宮有祖厝才成鄉里」,新社區既已形成,寺廟就隨著興建。護國寺就在這樣的
    點閱:
    1388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黃天露.黃文東宅
    黃天露.黃文東宅
    建於1925年,為黃文東至印尼麻里吧板經商,匯款返鄉興建此宅。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為斗砌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建築用料講究、施工精細,保存狀況良好。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200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邱良功古厝
    邱良功古厝
    這棟建築乃為邱良功祖厝,位於金城鎮浯江街中段,屋中尚存有方形銅鏡一面,另有雕龍聖旨石二塊,高六十一公分、寬八十五公分,所刻聖旨二字每字十二公分見方,據傳係良功顯貴封爵,皇帝聞其家屋簡陋,賜建爵府,故贈予聖旨石二塊,預備置於府第大門前坊,建築物為一落四櫸頭+左突歸+牆規。
    點閱:
    1259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埔邊代天廟
    埔邊代天廟
    埔邊代天府主奉金王爺、溫王爺和程王爺,奉金王爺為境主。廟址原是埔邊村前的角落,近幾十年來由於鳳翔新村的營建並不斷擴大,加上廟前一家小型廠房的營建,使廟貌顯得有些簡陋陳舊與狹小。
    點閱:
    1208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鎮西宮
    鎮西宮
    近代以來,古寧頭歷經登陸戰及砲戰兩次戰役,附近地面屢有死傷,故建宮廟以鎮界守境。古寧頭有兩座鎮西宮,一在北山之西,一在南山之西。北山的鎮西宮屬北山主房所有,主壇奉祀章千歲、趙千歲、羅千歲。 
    點閱:
    1210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文應舉墓
    文應舉墓
    文應舉墓墓塋依清墓規制,採用清式風格的一身二翼三合碑,碑身高九十六公分,寬五十五公分。左右碑肩較低且寬,上作弓字弧,除供刻上、下題之外,還有一般官墓少見的對聯及題聯者姓名。
    點閱:
    1302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