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旅遊景點推薦

  • 東珩風獅爺
    東珩風獅爺
    東珩(32公分,水泥,蹲距)金門最小的風獅爺,便是位於東珩棲堂廟左側竹林內的「東珩風獅爺」。東珩村原有風獅爺於三十八年(1949年)遺失,現今戍守村落的風獅爺則是在四十年左右(1951年)左右,以水泥製品暫代,這一暫代便是五十餘年的光陰過去。每年農曆十一月十八日,風獅爺生日時,村民也沒忘了會前來祭拜
    點閱:
    1234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靈濟宮
    靈濟宮
    主祀神佛: 蘇王爺
    點閱:
    1223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黃輝煌洋樓
    黃輝煌洋樓
    建於1931年,為黃輝煌至印尼麻里吧板經商致富,匯白銀12,000元以上,興建得月樓和此洋樓。
    點閱:
    1124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珠山風獅爺
    珠山風獅爺
    古崗風獅爺(214公分,石雕,立姿雄獅)  開口、大眼,配上兩個圓且深的酒窩,形塑了古崗風獅爺的特色。除此之外,在獅身側面,可以發現獅足於獅身整體的結構比例,佔了相當大的部分。  古崗分為大社(大古崗)及小社(小古崗),社南社北皆為群山環抱,中間陷為一湖,左有青山、左前方有翟山與大帽山(鬼仔帽山)、
    點閱:
    1130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陳景成洋樓
    陳景成洋樓
    創建人陳景成(1913年出生)為斗門人陳澄河三子,景成年輕時至菲律賓馬尼拉(Manila) Binondo發展,經同為金門人的朋友提拔,漸而累積經驗與資本,創設公司,名為「金瑞成」,經營傘業加工、電焊加工、金紙製造與販售等,於三十一歲左右(1943年),匯錢回鄉,請兄長陳清錶代為籌劃興建此幢洋樓,聘
    點閱:
    1117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怡穀堂
    怡穀堂
    位於瓊林里辦公處對面,格局別緻雅逸、風格清新脫俗,原為明代蔡獻臣書齋,舊時曾作為義學;民國以後,第三區第一高小國民學校於民國二年(西元1913年)於瓊林建立,以此為校址,為金門最早的國民學校。資料來源:金門縣文化局
    點閱:
    1205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古崗學校
    古崗學校
    為1933年由董氏出洋華僑捐建的學校。民國五十一年改為古崗村里辦公所及民眾活動中心。古崗學校則與舊金城國小合併為今日的古城國小。
    點閱:
    1144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建威第
    建威第
    建於清道光年間,陳光求是清中葉時期金門籍名將,武績卓著,建威第為其故居,為二落大厝增建左右護龍的格局,前有捲棚,並以牆規圍抱前埕,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石牆;屋身構造為抬樑式柱樑、硬山擱檁,目前雖然右護龍多已改建,且被新式建物包圍,但仍具有保存價值。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109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鄭由整洋樓
    鄭由整洋樓
    鄭由整早年隨鄉人前往新加坡發展,待稍有積蓄後於新加坡開設「金福源」商行致富,1915年攜巨資返鄉建屋。建屋預定地原本為現址左後方30公尺處,但因所設地基範圍過大侵佔到鄰人土地,遭鄰人抗議;但因建築所需物料均己備齊,不得己另擇土地向族叔協商換地興建此屋。
    點閱:
    1118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李氏家廟
    李氏家廟
    西山前因位於本島東北部金沙鎮美人山之南,與一路之隔的東山前合稱山前,是一個典型的氏族小聚落,居民都姓李。西山前李姓是李孫助的後裔,明洪武年間,李孫助任守禦百戶,備倭於大小嶝嶼,洪武二年,倭寇犯小嶝,李孫助殉職,妻伍氏攜幼兒投靠金門山西,次子李顯宗成年後,移居山前,以「桂林」為家號,之後人丁漸盛,蔚成
    點閱:
    1123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黃紹光宅
    黃紹光宅
    建於1766(乾隆31)年,為黃紹光在大陸錦州、杭州做南北貨及絲綢買賣,致富後興建。1949年,國軍135團1連之士兵佔住,1954年才撤走。這段期間,曾把牆規右側的出入口用磚石填補,二落主屋的小木作和牆規樓上的門板拆除。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加左護龍、牆規門,本體牆身為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
    點閱:
    1044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李氏家廟
    李氏家廟
    建於1645(明弘光1)年左右,傳說在明代原建七落,明末受倭寇焚毀,清初重建一落祀肇浯始祖。建築平面格局為一落大厝加牆規門,本體牆身材料為人字砌石牆、出磚入石砌;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地理位置鄰近村里辦公室,位於黃廷參三落大厝旁,景觀位置重要,規模雖小,但保持清初的建築風貌,相當樸實,廟埕廣闊深遠,為
    點閱:
    1174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仿砲戰造型,仍為紀念砲戰勝利而設,立於九宮碼頭進入小金門必經的路口,有如鎮守小金門門戶的石敢當。
    點閱:
    1079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勝利門
    勝利門
    勝利門是一座白色圓拱型建築物,地點位於小金門湖下村的路口,之前是砲彈造型的八二三抗戰紀念碑,為了紀念當年在八二三砲戰國軍勇敢抗戰26萬餘發砲彈的凶猛攻擊後所取得的光榮勝戰而打造。
    點閱:
    1164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烈嶼忠義廟
    烈嶼忠義廟
    主祀神佛: 關帝爺
    點閱:
    1239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明王殿
    明王殿
    明王殿之始建年代,依廟中保存於道光甲午年立獻之木刻匾,確知當時已有明王殿存在,而明王殿之名,緣於廟中所主奉之刑王爺,又稱「康濟明王」。大門聯:康濟臨民垂福蔭;明王救世仰神功。 
    點閱:
    1177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天官府
    天官府
    陳昌文字清時,號伯武,古區人,明天啟壬戌(1622年)進士,授廣西平樂推官,在粵九年,後擢南刑科給事中,人稱「陳刑科」。士民稱道,曾劾尚書張鳳翼防西失職狀。位在古區村郊的這座天官府,正是供奉明代金門古區先賢陳昌文的寺廟。
    點閱:
    1077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太武渡假村
    太武渡假村
    金門的觀光事業在解除戰務之初曾經一度蓬勃,因此大飯店、渡假村、保齡球館......都有人投資.這些渡假中心以金沙鎮斗門的太武渡假村規模最大,共計有獨立小木屋十幾間,連棟式套房廿幾間,大型餐廳一棟,接待大廳一棟,外加廊道花木扶疏,著實花了不少心血. 
    點閱:
    1222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烈嶼東林宋代東井
    烈嶼東林宋代東井
    位在烈嶼鄉東林的東井,就是當今大小金門兩島保存最久的水井之一。以長160公分、寬40公分、厚11至13公分的石板,從井底砌垣到井口,形成一個每邊長130公分的正方形井體。這些同樣大小的石板,每塊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各鑿一個長15公分、寬20公分的缺角。砌法採用正凸和反凸相間的砌法構建而成。在朝向北面的
    點閱:
    1199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護安宮
    護安宮
    庵邊、土樓、東村、西村和西埔五個村莊實係呂姓同宗分衍而成,且素以奉祀金王爺為共同信仰,自古就有輪值供奉金王爺的信俗,素稱五鄉,又為了和其他的五鄉連誼有所區別,也稱「五呂連鄉」。
    點閱:
    1156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后宅風獅爺
    后宅風獅爺
    后宅風獅爺(100公分,石雕,立姿雌獅)在金沙后宅村大洋樓旁,有著一尊眼凸、鼻大、嘴大的雌風獅,獅身雕塑古樸而渾厚,手持石雕花綵,模樣威嚴。在風獅爺身後,尚有一方「石敢當」。老牆、風獅、石敢當三者,相映成趣。【地名小辭典】「后宅」背倚高地,前方近臨平疇,遠處也是高地,早期這裡原本是濱海之浦,海水由浦
    點閱:
    1055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睿友學校
    睿友學校
    睿友學校建於1934年,為碧山鄉僑陳睿友所捐資,校園佔地20公畝,曾招收碧山及臨近兒童就讀。校體為仿巴洛克風格,樓高二層之西式洋樓,建物立面以高聳的山頭最引人注目,山頭飾以國旗、國民黨旗,印度警察、花草、仙鶴等泥塑,學校曾多次移作他用,見證時局的動盪多變。
    點閱:
    1103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水頭王氏古厝
    水頭王氏古厝
    王成南17歲跟隨其父至印尼,經營雜貨生意,民國32年間其母自印尼攜白銀回金興建前落,後落為王成南祖先所建,因年代久遠,創建人不詳。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點閱:
    1068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毋忘在莒
    毋忘在莒
    由觀兵弈棋處續往上行約200公尺即抵金門的標誌—"毋忘在莒"勒石,由於聲名遠播,常是遊客們爭相合影留念的背景。勒石高十餘丈,臨崖而立,係民國41年蔣公巡視金門時,以金門位居前線,身繫保家衛國重任而特別頒佈的墨寶,勒石兩側分別有休憩涼亭與梅園,梅園為懷念經國先生而設的紀念林,可惜梅樹生長不佳,園中只剩
    點閱:
    1220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陳健墓
    陳健墓
    由於墓碑上已無字跡,因此,推測可能是明朝浯陽進士陳健的衣冠塚。陳健,字時乾,號滄江,浯洲陽翟人,為浯陽陳氏第十九世,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年)舉人,世宗嘉靖五年(1526年)進士,受刑部主事,歷四川司郎中。
    點閱:
    1197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碧月軒
    碧月軒
    建於1920年,為何懷於菲律賓從事布業,寄錢回來興建,花費約白銀7,000元,聘請福州司傅設計。
    點閱:
    1169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