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旅遊景點推薦

  • 瓊林風獅爺
    瓊林風獅爺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因部隊構築工事,不幸埋入土中,至四十年以後(1951年後)才因雨水沖刷得以重見天日,即由當地村民豎立於原址旁(第一次變更位置)。四十八年時(1959年),又因建築公廁,才又將風獅爺移至現址。來到瓊林除了風獅爺外,也別忘了多到村內走走走,瓊林村內除了共同祭祀的「大宗宗祠」外
    點閱:
    1294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何肅闕、何肅坡洋樓
    何肅闕、何肅坡洋樓
    建於1947年,何肅闕、何肅坡於浦邊地區經營油行致富,此建物即為煉油行之所在。1949年國軍入駐,八二三戰役後又為93師成功部隊入駐5至6年。成功部隊撤走後,居民籌設為浦山村小學約10年之久,小學遷移後即無人居住至今。
    點閱:
    1105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陳篤欽古厝
    陳篤欽古厝
    建於1900年以前,為陳篤欽聘請福建籍司傅興建,國軍於1949年至1959年駐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腰堵以下為石條平砌,以上為磚斗砌及磚平砌,屋身構造採硬山擱檁,正身壁堵磚雕精緻,墀頭與水車堵裝飾華麗,屋內門扇雕花精美。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201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昭靈宮
    昭靈宮
    主祀神佛: 田府王爺建於1884(光緒10)年,由陳姓宗親出錢合建,為碧山村內唯一的廟宇,曾整修過。建築平面格局為一落單座,本體牆身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保存現況良好,反映濃厚的地方信仰色彩。
    點閱:
    1107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黃宣顯六路大厝
    黃宣顯六路大厝
    黃宣顯生於乾隆中葉,父親官拜翰外郎,後代子孫經商南洋,亦卓然有成。黃宅屬於五開間加掛左右雙護龍閩式建築,號稱六路大宅。前後落一條龍燕脊與硬山馬背協調銜接,立面格扇飾以精巧木雕,水車堵上飾有福祿花鳥等彩繪與剪貼,在在展示鄉僑實力與光完耀袓的情懷。
    點閱:
    1255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黃輝古厝
    黃輝古厝
    建於1736(乾隆1)年。黃輝為乾隆時代往內陸「北碇」發展的水頭人,古厝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加雙護龍、牆規門,本體牆身材料為磚牆、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創建年代久遠且保存良好,展現獨特的地域風貌。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057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黃汝楫番仔厝
    黃汝楫番仔厝
    建於約1935年,為黃汝楫至印尼經商,致富後返鄉興建,戰地政務時期,此宅曾為睡頭村之村里辦公室。
    點閱:
    1168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尚義環保公園
    尚義環保公園
    尚義環保公園原為一廢棄礦區,土壤貧瘠,植裁不易,在環保局全體同仁共同努力,克服萬難植栽綠美化,提供遊客優質遊憩場所,更冀望本計畫之運作,營造環保公園教育價值,成為環境教育永續發展為觀光勝地。
    點閱:
    1086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張氏古厝
    張氏古厝
    屋舎竣工後為同宗多家共同居住使用。八二三炮戰前國軍駐紮,在戰役時曾被槍械彈藥擊中,牆身有多處彈孔。蔡玉羨女士之夫曾對屋舍進行整修,1960年度曾補助修復。現閒置,前院作為養雞使用。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097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五虎山步道
    五虎山步道
    由於長年軍事管制,原始風光迷人,所孕育的金門原生植物,種類、數量及密度,皆為全金之冠。國家公園已在此設立保護區,並規劃了自然步道,方便遊客遊賞。步道入口位於山后民俗文化村旁,觀景平台後方另有兩條步道通往解說廣場及北嶽廟。
    點閱:
    1156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李光前廟
    李光前廟
    李光前將軍,民國三十八年十月二十五日古寧頭登陸戰時任團長,身先士卒,奮勇殺敵義無反顧,是所有為國殉職軍人中階級最高的軍官,戰事結束後靈異事件頻傳,當地居民乃於民國四十二年在其殉國處建小廟虔誠膜拜,由於信眾日多、香火鼎盛,小廟難容眾信,六十五年擴建一次仍嫌太小,民國八十八年再度重建今貌。廟前有一座牌樓
    點閱:
    1094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田府廟
    田府廟
    田帥廟主祀田府元帥,農曆六月初一日神誕,此田府元帥與其他寺廟所奉的田都元帥是否相同,尚有待查考。田府廟始建年代不詳,近貌卻是民國八十六年所重建。大門聯:北極上帝施福祿;田府元帥佑黎民。 
    點閱:
    1169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萬安堂
    萬安堂
    主祀神佛: 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音韜),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龍池岩採藥時,失足落崖,享年五十八歲。家鄉為福
    點閱:
    1137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世懋堂
    世懋堂
    世懋堂(黃氏三房宗祠)為民國二十三年黃氏三房籌資興建。資料來源:文化部
    點閱:
    1086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勇伯公宮
    勇伯公宮
    傳說中日甲午戰爭結束後,清廷割讓台灣給日本,日軍將原駐台清軍遣返大陸途中,適逢農曆九月初九強風巨浪,船泊前水頭碼頭,日軍逼迫清軍以繩索攀爬上岸,中途再將索砍斷,致使清軍落海溺斃無數,水頭鄉民睹此慘狀,不忍見其曝屍海岸,將其就近掩埋於金龜尾的沙墩上,並立廟奉祀,名之曰「勇伯公宮」。
    點閱:
    1053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陳氏宗祠
    陳氏宗祠
      
    點閱:
    1137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北山古洋樓
    北山古洋樓
    這幢瓦漏牆圮的古洋樓,是古寧頭戰役最鮮活的見證之一。民國38年古寧頭戰役爆發,共軍潛入北山一帶,與國軍展開激烈巷戰,雙方火網交織,飛彈流竄,整座村莊幾成殺戮戰場。這幢頗具南洋風味的民宅首當其衝,先是被共軍據為指揮部,後來更在猛烈的砲火中被炸成斷垣殘壁,累累彈痕至今猶存,令人怵目驚心。
    點閱:
    1272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內洋風獅爺
    內洋風獅爺
    東山風獅爺(66公分,石雕,立姿雌獅)東山風獅爺位於東沙尾往田浦路邊,近年風獅爺前新建屋宇一棟,門牌號碼為東溪村,容易讓人誤解此尊風獅爺便是東溪風獅爺。當裡洋位在鵲山附近的年代,因為此地是位於田浦溪之東的一處高地,係屬吳氏族人的拓墾區,故裡洋人以「東山」之名稱呼,明末清初裡洋受風沙危害後,村民遷往田
    點閱:
    1041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黃水應宅
    黃水應宅
    建於1931年以前,原為一落四櫸頭的格局,本為洪氏所有,後經黃水應之父黃光明收購。至1931年,黃水應遠渡南洋致富,增建為現今三蓋廊形式,為水頭唯一的三蓋廊古厝。建築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亂石砌、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由翹脊所構成的屋頂天際線,比例典雅優美,壁體以本地石材及紅磚砌築,耐
    點閱:
    1111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代天巡狩
    代天巡狩
    本島一般名「代天府」的寺廟,主奉的不外是池、溫、朱這三位王爺,料羅代天巡狩主奉的是境主大王爺、二王爺、三王爺、四王爺,至於是那一位王爺,卻沒有確切資料。
    點閱:
    1179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何肅點、何肅海兄弟洋樓
    何肅點、何肅海兄弟洋樓
    建於1926年,為何肅點、何肅海兄弟於浦邊經營雜貨店致富興建,何肅海興建房屋時曾攜帶200銀元到大陸買木材,於途中被海盜洗劫,軟禁50多天,後以500銀元贖回。
    點閱:
    1063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獅山砲陣地
    獅山砲陣地
     位於金門縣金沙鎮山后村的獅山砲陣地,是全國罕見的全坑道式榴砲陣地,其所部屬由美國所製造的八吋榴砲,在「八二三」砲戰後期揚威戰場,發揮扭轉戰局的功效。獅山砲陣地曾經是防區重要的基地,今日重新規劃整修,目前此陣地展示著75山砲、155榴砲、8吋榴砲等四種榴炮,陣地以嶄新的面貌呈現在大家面前,展示難得一
    點閱:
    1197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蔡翰舉人宅
    蔡翰舉人宅
    蔡翰,又名苑,字仲潁,號毅園,生於清雍正十年(1732年),卒於嘉慶十五年(1810年),享年七十九歲。屬蔡氏新倉下二房派支,第二十二世,生有涯(尚江)、潤(尚溫)、文炳(尚耀)、文蔚(尚彩)、鼎(尚馥)五子。       此宅興建的確切時間不詳,推估為蔡翰中舉(嘉慶十二年丁卯科會試後,彙報禮部例給
    點閱:
    1304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劉澳風獅爺
    劉澳風獅爺
    劉澳風獅爺(86公分,石雕、蹲距雄獅)抬頭仰望,右手持一方「合境平安」大印的劉澳風獅爺,盡忠的駐守於村口。劉澳原名「瀏澳」,係指水深清澈,舟楫可泊之天然港灣。後來劉平,由泉州 上寶 灰狗墓遷浯,定居於此,瀏澳之名也逐漸被「劉澳」所取代。此地地處奎山與鶯山兩岬角之間的澳內,與浦邊隔著海灣相對望,左邊灣
    點閱:
    1025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洪旭古厝
    洪旭古厝
    洪門港居民為烈嶼青岐移民,第十五代洪旭(洪門港第七代)為明末武將,協助鄭成功練兵舊址於現今延平郡王祠,當年為了修建家廟(現已改建),在兩側建造民宅,供其家人能奉祀家廟於側,包含家廟在內,共興建三棟三落。資料來源:文化部
    點閱:
    1079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文臺寶塔
    文臺寶塔
    文台寶塔聳立於金城南磐山頭,相傳為明太祖年間江夏侯周德興所建,塔高2丈餘,為昔日金門航海的指標,列為國定古蹟。由花崗石疊砌而成的文臺寶塔,塔高五層,塔身呈六角形,形貌渾厚樸實,由於居高臨海,氣勢壯闊,自古文人武將行經此處,莫不留下豐盛的石刻,如明千戶俞大猷所題的"虛江嘯臥",以及國畫大師張大千所題"
    點閱:
    1108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