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旅遊景點推薦

  • 陳氏二落大厝
    陳氏二落大厝
    建於100年前,為陳明侑之子所建,1949至1958年間,曾駐紮多類兵種國軍。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加右突歸,本體牆身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上緣丁砌磚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建築牆堵多翻修為現代瓷磚,保存現況良好。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160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太武渡假村
    太武渡假村
    金門的觀光事業在解除戰務之初曾經一度蓬勃,因此大飯店、渡假村、保齡球館......都有人投資.這些渡假中心以金沙鎮斗門的太武渡假村規模最大,共計有獨立小木屋十幾間,連棟式套房廿幾間,大型餐廳一棟,接待大廳一棟,外加廊道花木扶疏,著實花了不少心血. 
    點閱:
    1249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陽明湖
    陽明湖
    陽明村位於太武山東麓,田埔溪上游北側,開始興建於民國59年,當時是八二三砲戰過後,政府為鼓勵縣民墾荒,放領土地,陽明社即為當時推行最早的墾荒人社區,有李、張、周、吳等姓的移民集資建屋,住民約20戶,其中,由於戰役中的古寧頭受損最大,因此這裡又以古寧頭李姓移民最多,屬金湖鎮山外里管轄,也因為是新興社區
    點閱:
    1204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九天玄女廟
    九天玄女廟
    主祀神佛: 九天玄女九天玄女,俗稱九天玄女娘娘。原為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女神,後經道教增奉為女仙。
    點閱:
    1258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雙峰巖宮
    雙峰巖宮
    金門眾多寺廟中,以「巖」為廟額者,史料中可見者有太武巖和太文巖兩寺,而今日大小金門兩島二百六十座寺廟中,僅有山外的英武山岩、小徑鏡山岩和古崗村的雙峰巖、仰雙巖四座。古崗村依山面水,聚落建在巖盤之上,一般所謂巖寺之建大都與此有關,古崗村後依燕南山,前有梁山、大帽、翟山、赤山、西紅山、獻(印)台山諸峰,
    點閱:
    1185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陳篤欽古厝
    陳篤欽古厝
    建於1900年以前,為陳篤欽聘請福建籍司傅興建,國軍於1949年至1959年駐紮。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本體牆身材料腰堵以下為石條平砌,以上為磚斗砌及磚平砌,屋身構造採硬山擱檁,正身壁堵磚雕精緻,墀頭與水車堵裝飾華麗,屋內門扇雕花精美。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229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屏東文康中心登山步道
    屏東文康中心登山步道
      
    點閱:
    1136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內洋風獅爺
    內洋風獅爺
    東山風獅爺(66公分,石雕,立姿雌獅)東山風獅爺位於東沙尾往田浦路邊,近年風獅爺前新建屋宇一棟,門牌號碼為東溪村,容易讓人誤解此尊風獅爺便是東溪風獅爺。當裡洋位在鵲山附近的年代,因為此地是位於田浦溪之東的一處高地,係屬吳氏族人的拓墾區,故裡洋人以「東山」之名稱呼,明末清初裡洋受風沙危害後,村民遷往田
    點閱:
    1070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水頭王氏古厝
    水頭王氏古厝
    王成南17歲跟隨其父至印尼,經營雜貨生意,民國32年間其母自印尼攜白銀回金興建前落,後落為王成南祖先所建,因年代久遠,創建人不詳。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管理處 
    點閱:
    1095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毋忘在莒
    毋忘在莒
    由觀兵弈棋處續往上行約200公尺即抵金門的標誌—"毋忘在莒"勒石,由於聲名遠播,常是遊客們爭相合影留念的背景。勒石高十餘丈,臨崖而立,係民國41年蔣公巡視金門時,以金門位居前線,身繫保家衛國重任而特別頒佈的墨寶,勒石兩側分別有休憩涼亭與梅園,梅園為懷念經國先生而設的紀念林,可惜梅樹生長不佳,園中只剩
    點閱:
    1247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
    八二三砲戰勝利紀念碑仿砲戰造型,仍為紀念砲戰勝利而設,立於九宮碼頭進入小金門必經的路口,有如鎮守小金門門戶的石敢當。
    點閱:
    1104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勝利門
    勝利門
    勝利門是一座白色圓拱型建築物,地點位於小金門湖下村的路口,之前是砲彈造型的八二三抗戰紀念碑,為了紀念當年在八二三砲戰國軍勇敢抗戰26萬餘發砲彈的凶猛攻擊後所取得的光榮勝戰而打造。
    點閱:
    1189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黃汝楫番仔厝
    黃汝楫番仔厝
    建於約1935年,為黃汝楫至印尼經商,致富後返鄉興建,戰地政務時期,此宅曾為睡頭村之村里辦公室。
    點閱:
    1195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張氏三落大厝
    張氏三落大厝
    建築平面格局為三落大厝加第三落左突歸房,本體牆身材料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上緣丁砌磚牆,屋身構造為下緣斗砌磚牆,上緣抹灰,採硬山擱檁,屋頂上有3 條筒瓦,保留當地民居風格。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109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張璋滿古厝
    張璋滿古厝
    建於1876(光緒2)年,1879(光緒5)年竣工,為張氏赴檳城工作後於清末返鄉建造,國軍駐金後曾作為連部住所,至八二三砲戰後遷離,1969年翻修屋頂,2002年再次翻修屋頂及部分牆面。平面格局為二落。資料來源:文化部
    點閱:
    1118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黃朝賓宅
    黃朝賓宅
    表現地域風貌或民間藝術特色者 建物正面牆堵飾以彩釉花磚,顏色豐富。內部小木作刻工精良,格扇、獅座、雀替均十分細緻,值得保存。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101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官澳風獅爺
    官澳風獅爺
    官澳風獅爺(190公分,石雕,立姿雌獅)如果說金門的風獅爺,是先民為了抵禦凜冽東北季風而衍生出的信仰,那麼這佇立於官澳村的這一對雌雄風獅,便是「天下第一獅」,兀自守候在風起的地方,肩負起這重責大任的第一線艱難任務。鄰近的馬山連,在戰地政務時期,有「天下第一連」之稱。在官澳某民宅的牆面上,還留著這麼一
    點閱:
    1113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烈嶼東林宋代東井
    烈嶼東林宋代東井
    位在烈嶼鄉東林的東井,就是當今大小金門兩島保存最久的水井之一。以長160公分、寬40公分、厚11至13公分的石板,從井底砌垣到井口,形成一個每邊長130公分的正方形井體。這些同樣大小的石板,每塊的左下角和右上角,各鑿一個長15公分、寬20公分的缺角。砌法採用正凸和反凸相間的砌法構建而成。在朝向北面的
    點閱:
    1224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何肅闕、何肅坡洋樓
    何肅闕、何肅坡洋樓
    建於1947年,何肅闕、何肅坡於浦邊地區經營油行致富,此建物即為煉油行之所在。1949年國軍入駐,八二三戰役後又為93師成功部隊入駐5至6年。成功部隊撤走後,居民籌設為浦山村小學約10年之久,小學遷移後即無人居住至今。
    點閱:
    1130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薛永南兄弟大樓
    薛永南兄弟大樓
    此洋樓為清光緒年間薛永南兄弟赴菲經商致富所建,每層一廳四房的傳統格局、連續拱型柱,乃至於作為守衛瞭望之用的更樓,在在透露著古意;若是登上2樓,則可在外廊上欣賞以宗祠為中心的珠山聚落。
    點閱:
    1181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萬安堂
    萬安堂
    主祀神佛: 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本名吳?(音韜),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龍池岩採藥時,失足落崖,享年五十八歲。家鄉為福
    點閱:
    1163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明王殿
    明王殿
    明王殿之始建年代,依廟中保存於道光甲午年立獻之木刻匾,確知當時已有明王殿存在,而明王殿之名,緣於廟中所主奉之刑王爺,又稱「康濟明王」。大門聯:康濟臨民垂福蔭;明王救世仰神功。 
    點閱:
    1201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黃水應宅
    黃水應宅
    建於1931年以前,原為一落四櫸頭的格局,本為洪氏所有,後經黃水應之父黃光明收購。至1931年,黃水應遠渡南洋致富,增建為現今三蓋廊形式,為水頭唯一的三蓋廊古厝。建築本體牆身材料為斗砌磚牆、亂石砌、石板條砌石牆;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由翹脊所構成的屋頂天際線,比例典雅優美,壁體以本地石材及紅磚砌築,耐
    點閱:
    1137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白氏先祖草寮舊址
    白氏先祖草寮舊址
    建於清初,村老傳說,宋末以前水頭尚無人居住之際,有一大陸白姓漁夫到水頭海岸捕魚,為了避風在此居住,為水頭村最早的居民,但沒有長久定居,因此今日水頭無白氏後裔,而後的居住者是來自金門東沙社的王氏裔孫,至今有200多年的歷史。建築平面格局為一落四櫸頭加左突歸、牆規,本體牆身材料為出磚入石砌、紅磚斗仔砌、
    點閱:
    1124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昭靈宮
    昭靈宮
    主祀神佛: 田府王爺建於1884(光緒10)年,由陳姓宗親出錢合建,為碧山村內唯一的廟宇,曾整修過。建築平面格局為一落單座,本體牆身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保存現況良好,反映濃厚的地方信仰色彩。
    點閱:
    1132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復國墩觀海台
    復國墩觀海台
    金門考古研究,受到戰火影響,在民國六十年代才陸續展開,其中在復國墩遺址、溪邊海水浴場海岸發現距今五、六千年前的貝塚,相當激勵台灣考古界,遺址地後挖出紅色和黑色陶片若干,最遠可追溯到與台灣及福建同時期的新石器時代。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李慶堯博士,曾在金門南海岸聚落發現植物印痕化石,經初步判斷,年代超過一
    點閱:
    1100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