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旅遊景點推薦

  • 千楓園
    千楓園
    楓香林位處金門碧山村通往山后民俗文化村的道路兩旁,原名「千楓園」,民國八十四年金門國家公園成立後,這片千楓園同時被規劃為森林遊憩區,命名為「楓香林」。
    點閱:
    1251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北嶽廟
    北嶽廟
    北嶽廟位在金門東北角的五虎山麓,據傳始建於南宋,明嘉靖年間,倭寇上岸,毀山西民寨,北嶽廟位在其中,也遭波及,後經修復,又於清末時期被強風摧毀。民國六十八年,在山西鄉民及旅外鄉僑支助下倡議重建,七十三年竣工而成今貌,廟內供奉北嶽王公王娘及刑王爺。在本島寺廟規模中,北嶽廟的主體規模堪稱屬於較大型者。楹聯
    點閱:
    1115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孚濟宮
    孚濟宮
    峰上為明初金門守禦千戶所在島上所設四個巡檢司之一,峰上的先祖於永樂十一年入住定居,為不忘祖先開闢之恩澤,乃於清康熙五十年倡議興建孚濟廟,供奉開浯恩主牧馬侯陳淵,後廟宇經過幾度重修,民國以來曾於六十一、八十一年兩度重修,復於民國九十二年重建今貌,廟內還主奉蘇王爺、吳王爺、林府大人、水仙王、觀世音菩薩、
    點閱:
    1143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保安廟
    保安廟
    古寧頭也稱古龍頭或佳里頭,分為南山、北山和林厝三部分。保安廟在林厝「古寧頭」大門前右側,最近於七十九年重修,供玄天上帝為境主,主奉觀音佛祖、謝府王公和娘媽。廟前大門左側原是營區,近年營地已經釋出,舊營區建了一座新宗祠,廟前地域寬敞,景觀良好。
    點閱:
    1157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順濟宮
    順濟宮
    順濟宮主祀媽祖(聖祖媽、大媽、二媽)、觀音、三太子、千里眼及順風耳,由水仙王公及註生娘娘陪祀。
    點閱:
    1122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欽月殿
    欽月殿
    復國墩原名蠔殼墩,蓋因此地係一濱海高地,早年堆滿海蠔殼而得名,而這個蠔殼墩就是民國65年經過發掘考證的「復國墩貝塚遺址」。居民歷代靠海維生,欽月殿奉池王爺為境主外,還有兩尊媽祖神像,據說是早年奉祀於漁船上的守護神,之後才從船上奉迎建廟。至於朱王爺的奉祀,據說是現任鄉老的曾祖父輩時代,有一位來自後浦的
    點閱:
    1105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明遺古街及周邊景點
    明遺古街及周邊景點
    明遺古街The Ming Dynasty Street創建於明中葉,由衛所制度發展而成的商業市街。因城內市街發展飽和,週邊聚落也多以北門出入,所衍生。歷經明、清至近代戰地政務時期,古街內呈現明代店屋建築、傳統閩南合院式建築、戰地的防空洞等各時代多元化的歷史風貌。民國九十四年登錄為歷史建築。It wa
    點閱:
    1215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感應廟
    感應廟
    山后可分為兩部分,最早入居者是聚居於下堡的梁姓,繼之才有王姓及少數其他姓氏定居於頂堡,至於民俗村所在的中堡,則是頂堡王姓分衍而來。信仰上,下堡以感應廟為中心,頂堡以獅山寺為中心。楹聯:大門聯:感恩崇德皇新廟;應世利民澤萬方。神龕聯:感召藉神靈各須正心誠意;應時鍾瑞氣共鑄國泰民安。
    點閱:
    1225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古崗樓
    古崗樓
    古崗湖位於金門城東門外,古崗村南隅敵台山旁;古崗樓樓高三層,達16公尺,朱樑碧瓦,重簷迴廊,瑰麗壯觀。
    點閱:
    1081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昔果山風獅爺
    昔果山風獅爺
    昔果山風獅爺(158公分,泥塑,立姿雄獅)昔果山為「菽藁山」之諧音,相傳唐朝陳淵來浯洲(金門)牧馬時,在此山丘一帶種植豆黍牧草以養馬,故稱為「菽藁山」。之後,在此地東側逐漸形成了一個聚居之處,亦名為「菽藁山」,民國後,諧音為「昔果山」。昔果山雖名為山,實際上原本是一個靠海捕魚維生的聚落,周圍是大片的
    點閱:
    1180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保護廟
    保護廟
    主祀神佛: 保生大帝保生大帝為中國閩南地區所信奉的醫神,俗稱「大道公」、「吳真人」、「花橋公」。據文獻記載,保生大帝為北宋閩南人士,生於979年(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三月十五日,卒於1036年(宋仁宗景佑三年)五月初二,登白礁村北文圃山龍池岩採藥時,失足落崖,享年五十八歲。家鄉為福建泉州同安明盛鄉積
    點閱:
    1072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董光得洋樓
    董光得洋樓
    董光得在本地從商致富,興建此宅。
    點閱:
    1210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古崗湖
    古崗湖
    古崗湖位於舊金城東郊、古崗村南方,是一座天然兼人工的湖泊,周圍百燕南山、湖南山等名山圍繞,湖畔百座雕樑畫棟的古崗褸,美輪美奐。湖西面的獻台山是發現明朝魯王疑塚處,名勝古蹟蘊於一處。古崗湖原稱古坑,以陳為大姓。於周邊有一「古崗樓」樓高三層,達16公尺,朱樑碧瓦,重簷迴廊,瑰麗壯觀。
    點閱:
    1132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蔡守愚專祠
    蔡守愚專祠
    瓊林位於金門島中央偏北處,為蔡氏單姓聚居的村落,且保留大量燕尾馬背的傳統閩南建築,樸實典雅,其中又以宗祠家廟最具規模。 瓊林本來以陳姓為主,明代時開基主陳十七郎入贅蔡家,子嗣繁衍後,少數的陳姓也就搬遷他處,蔡家遂成為瓊林的單姓,幾代下來,蔡氏子孫眾多,人才備出,成為金門地方上相當有名望的大族後,便開
    點閱:
    1092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董石獅、董詩揚
    董石獅、董詩揚
    此棟建築為董石獅與董詩揚(石羊)兄弟合建,清末董石獅至新加坡發展,遂引薦弟詩揚的兒子前往發展,由董石獅與董詩揚子金國、金鐘、金圖一同出資,由詩揚監督興建,時委由兩組師傅將建築中軸線分為左右兩邊進行「拼場」的興建方式,也在民宅中較為少見,故現在仍可從磚材選購的不同、牆體砌築的構造的差異與匠師手藝的特色
    點閱:
    1270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陳德幸洋樓
    陳德幸洋樓
    建於1926年,為金門島東邊最早興建的民居。
    點閱:
    1134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武帝古廟
    武帝古廟
    武帝古廟即古之關帝廟。相傳江夏侯周德興建金門城後,為抑制「金門城出兩帝」的絕佳風水,乃在城內建上帝宮(玄天上帝)及關帝宮兩廟相背倚,以表示「兩帝都已出現」之意,藉以化解未出現的兩帝。經過明末清初戰亂兵燹,舊廟頃圮後幾經重建。民國五十年代金門酒廠拓寬道路之際,將武帝古廟遷建於現址,民國八十四年再經過重
    點閱:
    1150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謹慎堂
    謹慎堂
    建於清光緒年間,由李家兄弟興建,李家兄弟中有人任職醫生,因醫治病患獲贈「謹慎堂」門匾,建築物的木料由漳州運來,石材由石碼運來,戰時部隊駐紮將牆壁裹上海土破壞並佔用。建築平面格局為三落雙護龍,本體牆身材料前落上緣為磚砌抹灰,下緣為石條平砌,側面上緣為磚砌抹灰,下緣為石塊人字砌,屋身構造明間皆採硬山擱檁
    點閱:
    1158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蔡永耀洋樓
    蔡永耀洋樓
    建於1945年,為蔡永耀所興建。建築平面格局為五腳基洋樓,本體牆身為下緣花崗石板條砌,上緣抹灰。
    點閱:
    1103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梅園
    梅園
    位於太武山區,由觀兵弈棋處續往上行約200公尺即抵金門的標誌—"毋忘在莒"勒石,由於聲名遠播,常是遊客們爭相合影留念的背景。勒石高十餘丈,臨崖而立,係民國41年蔣公巡視金門時,以金門位居前線,身繫保家衛國重任而特別頒佈的墨寶,勒石兩側分別有休憩涼亭與梅園,梅園為懷念經國先生而設的紀念林,可惜梅樹生長
    點閱:
    1120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復國墩
    復國墩
    復國墩聚落則位處金門島最東端,路經傳統古厝聚落後可抵達邊,可看到一些還保留著的軍事工事。這裡沿海為岩岸地形,花崗岩體隆起形成陡峭的斜坡,居高臨下的位置,特別適合設置崗哨。為了防禦敵軍登陸,岩坡上可見遍值葉緣具有鋸齒的龍舌蘭,還有破碎的玻璃酒瓶以混凝土固定在岩石上,形成一整片銳利的「刀坡」。復國墩原名
    點閱:
    1164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古寧頭區
    古寧頭區
    金門國家公園古寧頭區位於金門本島西北,為古寧頭戰役主要紀念地,如古寧頭斷崖、古寧頭戰史館等戰役紀念皆位於本區;另有南、北山聚落文化及古龍頭振威第、古龍頭水尾塔等古蹟。此外,慈湖特別景觀區為金門鳥類最大度冬區,蘊藏豐富之鳥類資源。
    點閱:
    1204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山后中堡中書第
    山后中堡中書第
    山后派王氏,始祖名王璡,為王審知八世孫,於宋末元初始居浯洲山後ㄧ帶。山后原分為上堡和下堡,中堡的十八棟建築乃上堡王鈞居三子王國珍(又名明玉、字孝匣,生於1843年)擘畫興建,國珍於清同志七年間(1868年)東遊日本,初始帶領ㄧ個布袋戲班子,來到日本長崎港,以布袋戲的技藝拓展人脈,後來轉而經商於神戶致
    點閱:
    1131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山后聚落
    山后聚落
    為金門晚清時期的僑村,佔地15,000平方公尺。從清光緒二年(1876年)動工起,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完工歷二十五年。計完成十八棟傳統大厝,其中包括王氏宗祠與學塾海珠堂。資料來源:金門國家公園
    點閱:
    1047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何氏洋樓
    何氏洋樓
    建於1900(光緒26)年以前,由大陸司傅設計,為何成龍的爺爺於新加坡、呂宋經商致富後僑匯返鄉興建。
    點閱:
    1132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愛國將軍廟
    愛國將軍廟
    這是當地居民為了能讓在金門因戰爭或因事故往生的軍魂能安息不來作祟擾民而建立的。 金門最大的愛國將軍廟首推李光前將軍廟,而在庵前牧馬侯祠附近也有一座愛國將軍廟。
    點閱:
    1206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