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旅遊景點推薦

  • 林氏六路大厝
    林氏六路大厝
    林氏六路大厝約建於明末清初,為林氏祖厝,每年農曆10月17日在此會有祭祀。建築平面格局為三合院,主屋加雙護龍,本體牆身材料為腰堵以下花崗石板條平砌,上緣抹灰,後牆為出磚入石,本體屋身構造為抹灰牆,採硬山擱檁,建築右背側鑲嵌有1風獅爺。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260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伍德宮
    伍德宮
    伍德宮位在南山村後,與仙姑廟、將軍廟鼎足為鄰,始建年代不詳,主奉蘇王爺,係從新頭伍德宮分爐而來,並主奉廣澤尊王、羅千歲及何按君。
    點閱:
    1179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仙祖宮
    仙祖宮
    主祀神佛: 李仙祖仙祖宮奉祀的仙祖,係八仙之一的李鐵拐,這也是全縣極少數奉祀八仙的一座寺廟,與天師宮一樣始建於明末清初,由於年久失修而毀圮,又經日據、戰地軍管時期而延誤,後於民國七十五年重建今貌。
    點閱:
    11714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下新厝風獅爺
    下新厝風獅爺
    下新厝(94公分,石雕,立姿雌獅)下新厝風獅爺,經歷雨露風霜的洗禮,獅身早已佈滿青苔的碧綠色。每年農曆初九天公生、五月五日端午及八月十五三日,村民總會準備粿棕、油麵(黃麵)等供品祭拜,表達村民對於風獅爺的敬謝之意。新前墩、東沙尾、下新厝,后壟一線北側自古即為金門風沙為虐,掩埋村社的地區,前述諸村多為
    點閱:
    1305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孚濟廟
    孚濟廟
    主祀神佛: 陳淵孚濟廟又稱恩主公廟,位在瓊林村西郊外,始建於南宋末期,明代毀於倭寇之亂後,遲遲無法重修,至民國八十四年才在原址重建,原廟所留的部分石柱石墩至今還在,重建後的孚濟廟,主體規模與保護廟或有過之。孚濟廟重建後,瓊林三座寺廟建築主奉之神:關聖帝君、保生大帝、恩主聖侯,正是金門全島擁有最多寺廟
    點閱:
    1114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王仁吉、王仁乾、王仁忠兄弟洋樓
    王仁吉、王仁乾、王仁忠兄弟洋樓
    建於1934年,為王仁吉、王仁忠赴印尼從事小販、貿易、土產買賣致富,僑匯返鄉由王仁乾於金門監工興建,聘請廈門鼓浪嶼司傅設計,建築材料部分取自福建,花費3000多塊大洋,工期費時3年多,1965年整修後落,1980年增建前埕周邊圍牆,1981年整修出龜洋樓屋頂。
    點閱:
    10877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山后風獅爺
    山后風獅爺
    山后風獅爺(106公分,石雕、立姿雌獅)「山后」南面是寨仔山、西是獅山、北是望龜岩等丘阜,東方係一平地通往海濱,地點隱僻,避風納海,對周圍村落而言,此地點都在山之後,故名「山后」。山后依其聚落發展可分為三部分:最低部分的屋舍朝向村前之池沼地,呈半月形築建;最高部分背倚獅山,闢建最早,至今己有八百多年
    點閱:
    1050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萬聖宮
    萬聖宮
    楊厝之萬聖宮,自明初即已創建,供奉無祀孤魂,受民眾四時膜拜。奈因民國三十八年金門大量駐軍,該廟被拆作為防禦工事建材,隨後金門屢經「九三、八二三」等戰役,軍民陣亡無祀者日增,乃於民國七十年重建,只因建材簡陋,抵不住民國八十年丹恩颱風侵襲,於是又於民國九十年再次重建而有今貌。
    點閱:
    1089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鐵漢堡
    鐵漢堡
    鐵漢堡以迷彩城牆偽裝於山坡樹林間,與將軍堡、虎堡、勇士堡共同肩負烈嶼北方金烈水道的防禦,為捍衛金城的重要海洋門戶,國軍撤離後,整修為新興的觀光景點。保留原碉堡內的軍事設施,如網絡般的地下坑道接連著地面上下的砲陣地、機槍堡、彈藥庫、七五戰防砲堡等設施,更串連至各海岸據點及勇士堡。因碉堡的地理位置居高,
    點閱:
    1175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周氏二落大厝
    周氏二落大厝
    為周慶記之兄,於日本經商僑匯興建。建築平面格局為二落大厝,前落為疊樓。本體牆身材料正面1樓下緣為堵石,上緣為磚砌,2樓抹灰;屋身構造為硬山擱檁,疊樓飾以拱圈造形,極富特色。資料來源: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點閱:
    1169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東溪風獅爺
    東溪風獅爺
    東溪風獅爺(124公分,石雕、立姿雌獅)東溪位在田浦溪之東,就早期「裡洋」居民而言,以其位在溪之東岸而名東溪,與「內洋」、「東山」呈鼎足之勢,外人常將東溪與內洋、東山合稱為內洋。東溪的住屋,都朝向田浦溪而建,從東沙尾到田浦的公路尚未築建前,東溪和內洋住屋相接,村後的景山宮,以及由五鄉輪值奉祀的太子爺
    點閱:
    1046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王世傑古厝
    王世傑古厝
    王世傑(公祿公),字元安,生於明永曆十五年(清世祖順治十八年,歲次辛丑,西元1661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卒於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農曆八月十五日,享年61歲,金門浦邊村人。前四世祖「學法公」(生於1526年),為開閩王審知公之第廿三世孫,自東沙遷徙至浦邊,為浦邊王氏開基祖,世傑為第五世孫。王世傑
    點閱:
    1270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大士宮
    大士宮
    大士宮原名萬士爺宮,位在沙美至山西、英坑之間的交叉路口,宮後有萬興公媽墓一座,原本也是一座普通小廟,最近一次重建時,全改為堅硬花崗石建築,周圍的設施也有所擴充,寺廟規模雖不大,卻因位在交通要道,故香火鼎盛。
    點閱:
    1063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南山二落大厝群
    南山二落大厝群
    建於1902(光緒28)年,由李炎得至越南經商後僑匯返鄉興建,由惠安司傅主持建造,花費1000多白銀,1949年,前廳門板曾被國軍拆卸作為床舖使用,1960年獲得政府補助修復,2002年受國家公園補助,花費62萬元,由李清海司傅主持整修。建築平面格局101號為二落大厝加左護龍,107號為二落大厝,1
    點閱:
    1312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欽旌節牌坊
    欽旌節牌坊
      
    點閱:
    1148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羅氏家廟
    羅氏家廟
    烈嶼地狹人少,在文獻上之記載皆以金門本島為主,小金門部份著墨甚少。依道光年間之行政區劃,烈嶼為二十都,烈嶼保(二十都僅轄烈嶼一保)、共分三十三鄉,羅厝為其中一鄉。民國四年,金門合浯洲、烈嶼、大嶝、小嶝四島設立縣治。設縣後,保仍舊,只是都的次第及鄉之數目名稱,略有更易。烈嶼由原二十都改為第五都、烈嶼保
    點閱:
    1267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國姓井
    國姓井
    300餘年前,鄭成功率兵登陸烈嶼,來到下田一帶,兵馬俱疲卻找不到飲水,國姓爺乃揮劍指地,命士兵循劍指處拙井;不多久,果真湧出清冽甘泉,經年不竭,鄉民因而尊稱為"國姓井"是小金門年代最久遠的古蹟。
    點閱:
    11956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吳秀才厝
    吳秀才厝
    為清末秀才吳文長的故居,古厝為二進左右雙護龍的三落大合院,門埕有院牆環護,形勢局堪稱烈嶼之首。宅第採用精緻石材與木料,並延聘一流匠師施作,正廳燕脊與護龍馬背線條生動協調,屋內布局流暢富變化,院落間飾以華美的雕琢與交趾陶飾,在在展示主人不俗的品味。
    點閱:
    12199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欽月殿
    欽月殿
    復國墩原名蠔殼墩,蓋因此地係一濱海高地,早年堆滿海蠔殼而得名,而這個蠔殼墩就是民國65年經過發掘考證的「復國墩貝塚遺址」。居民歷代靠海維生,欽月殿奉池王爺為境主外,還有兩尊媽祖神像,據說是早年奉祀於漁船上的守護神,之後才從船上奉迎建廟。至於朱王爺的奉祀,據說是現任鄉老的曾祖父輩時代,有一位來自後浦的
    點閱:
    1089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虛江嘯臥碣群
    虛江嘯臥碣群
    虛江嘯臥碣群碑是明清兩代文人雅士摩崖勒石所形成的,其中以明金門千戶俞大猷所題"虛江嘯臥"最早,而得名;古碑碣錯落崖石間自然成趣,是登高聽濤、欣賞兩代文人筆墨的好據點,俞大猷號虛江,為嘉靖年間抗倭名將,俞公允文允武,暇餘常與鄉坤,僚屬唱和吟詩,此碣當為先生登臨城南南盤山時的即興之作。
    點閱:
    10980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后湖沙灘
    后湖沙灘
    順著環島南路過后湖村落,即可看見「后湖海濱公園遊憩區」的指示牌,可以從這裡進入,之後經過垵湖分校即可到達后湖海濱公園。
    點閱:
    1040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黃乃甫番仔厝
    黃乃甫番仔厝
    座落水頭十八支樑前排的大九架番仔厝,建於1935年,是黃乃甫先生於印尼經商致富後返鄉所築,中西合璧的建物,山頭上高懸"紫雲衍派",立面栩栩如生的泥塑與色澤優雅的彩釉面磚,令人流連忘返;屋前寬敞的綠庭、老榕與溪畔的鄉村景致,更是金門古厝中少有的風光。
    點閱:
    10218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一門三節坊
    一門三節坊
    瓊林一門三節坊位於平林(瓊林舊稱)西郊,是為了旌表清道光年間平林蔡仲環妻媳陳氏、黃氏等三人年輕守節的事蹟而建的牌坊。
    點閱:
    11471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拱福宮
    拱福宮
    主祀神佛: 福德正神中國自古就有土地神的崇拜,左傳通俗篇有云:「凡有社里,必有土地神,土地神為守護社里之主,謂之上公。」。所謂土地神就是社神,其起源是來是對大地的敬畏與感恩;說文解字:「社,地主爺」,顧名思義,社就是土地的主人,社稷就是對大地的祭祀,又有后土之說;禮記:「后土,社神也」;史記·封禪書
    點閱:
    10672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睢陽府廟
    睢陽府廟
    金門城傳說明代某一年夏天,有一個人焚香請示神明後在廟裡休息,睡夢中得神明指示:「要富西門外,要貴北門外,要丁東門外,要興南門外。」後來得到證實,興的是位於南門外的厲王爺宮。清代設金門鎮總兵,衙署遷到後浦,厲王爺也隨城隍從金門城分靈後浦,擇地水門建廟,可見其興旺與受民崇拜之程度確是不假。楹聯:大門聯:
    點閱:
    12403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
  • 海印寺
    海印寺
    海印寺古稱太武巖寺,建於宋度宗咸淳年間,己有800年歷史,堪稱金門第一名剎。寺旁龍、鳳兩閣左右夾峙,寺前有鐘樓與鼓樓,鐘樓裡一口大銅鐘重逾750公斤,據說"鐘聲可聞30里",石階下的蘸月池清澈甘冽,可惜目前鐵籠加身,蘸月奇景已不復見。
    點閱:
    11725
    收藏:
    分享:
    2016-01-01
    2016-06-12